“0+”酱油、“其他没了”酸奶……当这些字样出现在食品包装上散户配资,你是否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“零添加”或“成分干净”?
警惕!这很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文字游戏”。这些极具暗示性的词汇,其实只是一个注册商标,与食品的真实配料表并无直接关联。
《商标法》明确规定,商标的核心功能在于识别商品来源,实现市场区分。然而,部分商家却将商标功能异化,将其作为“合法误导”消费者的工具:通过把商标设计成描述产品特性的词汇,并在包装上刻意突出使用,使之与真实的成分信息混淆不清,从而模糊事实边界。这种做法,无疑背离了商标制度设立的初衷。
经营者须深知,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。 诚信,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。玩弄小聪明、大打“擦边球”,或许能换取短期利益,但绝无法支撑品牌长远发展。真正的品牌价值,永远植根于过硬的产品质量与真诚透明的市场沟通。近期“千禾0+”商标被宣告无效,正是法律对此类投机行为的明确回应,也再次印证了“守规矩才是大智慧”的商业法则。任何试图通过误导手段获利的行为,终将损害企业自身信誉。
监管层面,关键在于将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。 今年3月正式实施的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(GB 7718-2024)已明确规定,禁止使用“不添加”“零添加”等词汇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。这从标准层面压缩了“伪宣称”的生存空间。下一步,监管部门需加强《食品安全法》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及新国标的宣贯与执行,强化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,对各类标签不规范、利用商标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依法予以查处,切实提升监管效能与震慑力,营造清朗市场环境。
对消费者而言,理性辨识尤为重要。 值得注意的是,新修订的标准也为“数字标签”的应用提供了支持。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,除了审阅实体标签,还可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,获取更全面的产品信息,这为解决标签信息受限问题提供了新途径。因此,切勿仅被包装正面的营销话术所吸引,而应主动查阅配料表等核心信息,借助数字工具辅助判断,做出明智选择。
归根结底,商业的本质是构建信任,而非短期算计。任何将才智用于透支消费者信任的行为,无疑是舍本逐末。品牌的立身之本,终将回归品质过硬的产品与稳健的经营。当诚信成为市场共识,那些华而不实的标签自然会失去生存的土壤。
稿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作者:甘琳琳(武汉市武昌区“昌言家”团队、武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)
责编:沈素芬【责任编辑:沈素芬】散户配资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